新西兰总理Jacinda Ardern联合教育部副部长Jan Tinetti,近日宣布了一项重要的计划:
从2021年6月起,所有境内的小学、初中、高中以及毛利语英语双语学校,都会免费提供女性经期产品。
自从去年第三学期以来,新西兰怀卡托地区15所学校的共3200多名学生,就已经提前使用这些产品,这是教育部作为试点方案的一部分。
目前,教育部正在与供应商积极合作,在全国范围内分阶段推出该计划。
在学校你会看到这样的一台机器,按一下绿色的按钮,就会自动弹出一盒卫生用品。
媒体报道,政府预计到2024年将一共投入资金为2500万纽币。
在新西兰,有9.5万名9岁至18岁的女孩辍学在家,每12名女孩中就有1名因无法获得经期产品而失学。
总理Jacinda Ardern表示,年轻人不应该因为一些生活中正常的事情而错失教育机会。
她说:”为学校提供免费的经期产品是政府可以直接解决贫困问题的一种方式,有助于提高学校的出勤率,并对儿童的福祉产生积极影响。我们希望看到学习和行为得到改善,更少的年轻人因经期而失学。”
教育副部长Tinetti说,孩子们在学校的经期问题包括了感到尴尬、耻辱,间接开始缺课,还有的买不起、不懂用、缺乏对此知识的了解、感到不舒服。
他说:“根据来自试点的反馈意见,给孩子们提供选择是重要的,无论是在产品的类型或是它们的使用方式。”
新西兰这么做,并非是开创先河。
早在2019年,苏格兰、英格兰、加拿大部分地区就开始陆续实施。
有媒体称,新西兰将解决月经贫困作为减轻其国家贫困的一种手段,突显了可以在较小规模上解决全球贫困的方法。
新西兰通过在学校提供免费的卫生用品,为其他国家效仿也树立了榜样。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那么便宜的卫生巾,怎么还会有人买不起呢?
为什么还有不少女孩甚至专门买一些特别便宜的三无产品?
月经贫困是一个国际性的话题。
这指的是女性因经济负担能力不足或受落后观念等因素制约无法在经期内得到足够的卫生用品,从而无法有尊严地度过生理期。
在全球范围内,有23亿人无法充分获得卫生用品。
这不仅仅是发展中国家的问题,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许多富裕国家的经期贫困率也很高。
比起经济上的问题,更多是在一些语境下,这仍然是个禁忌话题。
一些地方仍然有着将这一女性正常生理现象,视作羞耻不洁之物的思想观念。
一些女孩在月经期的自我认知也较为单薄。
中国资助贫困女童卫生保护的“爱小丫基金”秘书长张茹玮就曾说:
“她们的自卑、羞耻和不安所带来的长期影响,影射出一种不健康的状态,而这会影响她们一生。”
而女性群体在生理期的需求,也往往最容易被现实忽略。
疫情期间就有不少公益组织,给前线的女医护们及时送去了不少的生理期装备。